生态护坡砖_护坡砖_合肥植草砖-乐鱼体育平台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防洪质量引质变 环城水系护安澜

  作为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和保障城市安全的防洪工程,面对1951年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降雨——

  8月2日上午,家住乐凯大街佳远水园湾小区的市民刘振凯,如往常一般出门上班。

  家住23楼的他,下楼前专门透过窗户看了一下:乐凯大街没积水,车辆川流不息,旁边的一亩泉河已然回到正常状态水位——此前连续4天的强降雨,一亩泉河水位猛涨,一度让他担心河水倒灌进小区。

  这次大雨,历史罕见!一如1963年强降雨跟台风有关,本次降雨受台风“杜苏芮”影响。

  7月29日08时至8月2日08时,我市全区出现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357.2毫米,最大降水量易县紫荆关752.7毫米,主城区最大极值为竞秀区江城乡642.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491.7毫米,超过此前的历史记录400.8毫米。要知道,保定年平均降雨量也不过500毫米左右。

  累计雨量大、覆盖范围广、维持的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本次特大暴雨以上降水面积覆盖全域,超过“63.8”“96.8”“12.7”“16.7”等特大暴雨过程,其降水过程为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1951年)最强降水过程。

  一场历史罕见降雨,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成长与进阶、韧性和管理。刘振凯的感受,代表了市民们的普遍感受:主城区内涝积水短时间就退去了,城市“复原”很快。

  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水利、环卫、排水、交警等各部门与人民群众团结奋战,是根本原因。但从硬件上来说,作为主城区第一道防洪屏障,环城水系一期工程扛住了此次大考,起到了关键作用。

  环城水系作为主城区第一道防洪屏障,助力城市防汛、行洪、蓄洪、削洪能力极大的提升。图为7月31日环城水系东湖公园。王文玉 摄

  “环城水系一期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极大提升了我们的防洪排涝能力。”保定市城区水系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建立和记者说,此次强降水,环城水系一期工程未出现溃堤、漫堤、漫溢现象。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北方江南”,保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间距200公里,高差2200余米。年降雨量70%集中在“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山洪暴发急剧下泻,极易成灾,确保防汛安全责任重大。

  组成保定环城水系的8条河流,均为府河支流,是主城区的第一道防洪屏障。同时,府河也是保定市域内九条入淀河流之一,对保障白洋淀水生态水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54岁的陈祖村,从事城区防汛工作15年。他坦言:“此次主城区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重点部位超过640毫米,这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以2016年强降雨为例,是年7月19日至25日,主城区发生大暴雨,累计平均降水量为220毫米、重点部位降雨量接近355毫米,远远低于此次降水量。

  “然而,当时黄花沟、大寨渠东三环下游均发生堤岸漫溢,河水灌入农田,众多蔬菜大棚被淹,严重威胁工业园区和部分村庄安全。”陈祖村和记者说,彼时因为环城水系基础薄弱,全市出动武警部队、预备役、特警、抢险队、机关干部职工等800余人,调集挖掘机等120台机械车辆,全力进行堤坝紧急抢险。

  那几年,“来保定看海”成为市民流行的调侃,但主城区防汛问题,是保定环城水系管理者心中的隐痛。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以此为遵循,保定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城市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全力打造拱卫首都和雄安的生态绿色屏障。

  2021年,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启动实施环城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对黄花沟、西环堤河、南环堤河及旁边的环境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和提升,项目总投资约52.3亿元,治理河道22.16公里,生态护岸32公里。

  环城水系工程实施的主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升城市防洪安全、建设韧性城市。市委书记党晓龙多次强调,要以建设高品质有韧性现代化新保定的历史担当,推进环城水系项目。

  资料显示,环城水系一期工程实施前,西南环堤河平均宽度8至15米,年久失修,河坡坍塌现象较多,且有若干处阻水建筑物,造成河道淤积,阻水严重,导致普遍行洪能力不够10年一遇。其中,环堤河一亩泉至百草沟段底宽2至3米,过流能力仅10至20立方米每秒,不足3年一遇。

  环城水系一期工程建设中,两岸45万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为河道拓宽加深打下基础。建成后,环城水系河道采用混凝土预制的生态框,相比于传统的打坝护坡,生态框具有抗冲刷能力强、不易被腐蚀、外形好看等优点。

  此外,随着环城水系一期建成,河道平均底宽15至25米,行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的100至150立方米每秒。同时,直接增加蓄水能力500万立方米,在关键时刻大大缓冲主城区和雄安新区的防汛压力。

  以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保定版马尔代夫”的北湖公园为例,在此次环城水系改造中,三公里的北湖公园直接增加了3.4万平方米水面。距此不远的黄花沟综合公园,更是开挖出了占地5.5万平方米的内湖。如是这般的升级改造还有很多,极大的提升了环城水系的行洪、蓄洪、削洪能力。

  更关键的是,随着过洪能力的提升,城市排水下泄能力大大增强,这成为城市积水迅速排清的关键。

  “我们将安全保障作为河道设计和建设的底线原则,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其多元复合功能。”国控城市运营副总经理王合强介绍,通过局部上河口拓宽保障过流、外源补水实现城区水系常流水状态、配置雨水泵站和闸坝设施、河底清淤、排口整治六大水利工程措施改建河道,以满足现行保定市防洪排涝标准,提升河道应对雨洪的能力,构建管网、厂站、河道水系、泵闸四位一体的智慧水务运作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强降水,环城水系过洪总量超4000万立方米,约三个西湖的蓄水量。

  往更深层次思考,环城水系一期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市主城区防汛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变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于治水和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而言,更具长远意义。

  历史上,保定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盛。而今,环城水系作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新颜值”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打好提升文化软实力主动仗的重要工程、展示保定形象的重要窗口,对提升城市防洪安全、建设韧性城市更是极为重要。

  8月10日,省委专题会议召开,深入研究加强涿州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举一反三,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排涝设施标准,完善防汛防涝应急指挥机制,筑牢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城市是一本不断向未来延展的书,水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文字,防洪更是难以避开的篇章。

  如今,环城水系二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该工程将聚焦实现“府河能行船,水上游直隶”目标,在扛起“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使命责任、满足主城区防洪排涝需求基础上持续改善水域环境,建设集水清、河畅、景美、健身、休闲于一体,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生态水系。